桑植各族人民,對家中亡故的老人一貫實行土葬。人民對辦喪事看的很重,所謂“紅白喜事”,家中老了人要當做“白”喜事大操辦。
喪葬禮儀
關(guān)于桑植的喪事禮儀,在《桑植縣志·乾隆版》中曾有記載:
“桑俗喪祭,親戚奠壽,裂布帛答之發(fā)引。所經(jīng)處亦設路祭,惟偏民信鬼,師巫紛若而略于慎終哀戚之禮。若葬地山向年月,亦問之形,家但不至過信陰陽,久淹親柩。俗鮮宗祠,清明至墓祭掃,中元焚楮于家,十日塑亦祭墓。”
桑植各族人民喪事禮儀的程序是:
一亡人入殮
首先分清是老人、成年人還是孩童,是死在家里還是外地,是病故還是兇亡,根據(jù)情況,不同處理。
凡是老人病重在家時,子女必須守候在旁,曰“守氣”。停止呼吸時,由子女抱于胸前,叫“接氣”,并立即將蚊帳掀開,同時,燒三斤六兩錢紙,稱“落氣錢”。(三斤是死者去陰間的盤費,六兩是“無常”的差費)紙灰用布袋包好,隨尸入棺。落氣時,還要立即送一把椅子放在土地堂前,表示讓死者到陰間好坐,至“開路”后取回。
接著給死者梳洗,用一塊濕白布,在死者五官、四肢、胸前和背后分別抹一下,再穿壽衣鞋。壽衣一般是五、七、九層,不帶棉、皮類,婦女最里層要紅色,因罪在陰間剝皮時見紅為止。死者若父母尚在,內(nèi)層還要穿一件白衣 ,稱“纏腰帶”。
而后,將尸體放在六尺長的一塊叫“提尸布”的白布上,四人輕輕地將死者提上門板。臉朝外的擺在正房門前,給死者左手拿一個雞蛋,右手拿一根桃枝,意在陰間作趕狗之用,腳跟前點一盞清油燈,叫“腳燈”,是去陰間途中的亮子,此為“下榻”。
下榻后,將死者睡過的床鋪草搬去路口燒掉,一切就緒后,請道士“開路”,然后入靈堂。靈堂設在死者本家堂屋,先將棺材放在堂屋中間的兩條長凳上,取火坑內(nèi)的草木灰篩好,撒鋪在棺內(nèi),按死者年齡,用小杯在灰上印圈,灰上鋪皮紙,四周鋪燒紙,再放墊褥,擺上枕頭,并將家神用簸箕遮住,以免尸體污觸祖神。
“開路”畢,由親人將尸體抬入棺材內(nèi),四周用死者舊衣物扎緊,蓋上壽被,在死者臉上蓋一張黃素紙,等親人看過后密封時取掉,并在堂屋大門上貼“當大事”三字,孝子賢孫,均要披麻戴孝。
若是兇死在外的青年人,其棺材不入堂屋,一般在巖塔里搭一涼棚停柩,其穿戴也不一樣,如是仇殺或怨死就給死者穿草鞋,示謂他快報仇,其葬事也較簡單,若是未滿十二歲的孩童,一般都不用棺材,只用木匣收殮,葬入童兒墳。墳上倒撲一撮箕,表示早些回頭,早些投胎轉(zhuǎn)世。
二舉行葬禮
老人死后,后人要為其舉辦喪禮,請道士超度亡靈。根據(jù)家庭經(jīng)濟情況,有做五、七、九天“落氣好事”的,有做兩、三日大解燈的,女亡人就做血湖燈,男亡人就做十亡大進貢,也有只做一晚“打經(jīng)插”的。
不論哪種,基本程序有:
#開路:
給死者寫靈牌、引路幡、念“開路”詞。
#薦止
每用餐前,擺祭品于靈前,孝子跪祭。
#解五方燈
給東南西北中五方神位進貢,求得死者安全。
#解傳燈
祭十殿閆王。
#散花解結(jié)
孝男孝女隨著道士繞棺,
唱三十六解詞,解去死者罪孽,
并撒紙花,愿亡者早赴佛地或早超人生。
#破獄洗池
男性破獄,女性洗“血湖池”,
若是兇死冤死,還要破“枉死城”。
#封臉辭靈
又稱“閉殮”,密封棺廓,準備出柩。
#掃屋安神
出柩后,打掃靈堂,取下神龕簸箕,
扯去“當大事”紙牌,由道士“安神”。
如果死者屬于兇死,道士還要表演:
上刀梯、踩鐵鏵、吞磁碗等巫術(shù),
為死者消除罪孽,驅(qū)掉魂,
使其能早登極樂世界。
大喪日:又稱“禳客日”,由道士掌壇先生選擇吉日,一般在埋葬前一天舉行。那天,親戚朋友,前來祭奠,正親多送豬羊祭,即一頭豬,一只羊,一棚祭帳;次為三牲祭,即一棚祭帳,一塊肉,兩罐酒,幾把火紙;一般多送錢,糧等。
前來祭奠的人,要在死者靈前燒香作揖,小子輩還得跪拜,死者長子一旁陪跪 ,表示還禮。祭奠者若是女子,還要在棺材邊哭拜死者,由死者親屬女性陪哭,俗稱“哭喪”。這天要大擺宴席,款待親朋。
如果死者家里經(jīng)濟條件較好,就為死者舉行家奠禮,又稱“文公典禮”。請八個以上的文化人(俗稱禮生),內(nèi)中必有一位功名而德高望重的知名人士,一班圍鼓響手(嗩吶)在靈堂進行一個通宵的“三獻禮”儀式,以牌位代替菩薩,以“正氣歌”驅(qū)邪祛鬼,用各種板調(diào)唱贊詞哀歌。
對死者撰有行述(即小傳),藏于神主牌內(nèi),孝子披麻戴孝,執(zhí)“哭喪棒”,隨禮生行“參神禮”、“參靈禮”、“上香禮”、“獻祭禮”、“祝贖禮”、“安位禮”等。
行禮時禮生根據(jù)不同行禮內(nèi)容,用鑼鼓嗩吶伴奏,唱各種不同詞調(diào),詞意情深,曲調(diào)悲戚,催人淚下,如行“參靈禮”唱道:“悲呀!悲呀!月影迷朦朧,愁云蔽太空,思親悲永訣,血淚灑丹楓,傷心啊!痛心呀!”行家奠禮的當天為“禳客日”,同樣接受親朋祭奠,次日早出柩安葬。
今天的內(nèi)容就先介紹到這里,明天的內(nèi)容中,將會詳細介紹安葬和祭祀的儀式,敬請期待!
內(nèi)容節(jié)選自:光明日報出版社《桑植民俗禮儀大全》
圖片來源網(wǎng)絡
如有侵權(quán),請聯(lián)系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