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打圍鼓時手腕要放松,用前臂的力量上下甩手,手腕不要使勁跟著節(jié)奏……”12月12日,在四方溪小學的校園里,圍鼓老師正在一邊向學生示范,一邊進行講解。隨后,在老師的帶領下,大家開始練習,給平靜的校園增添了一份別樣的色彩。
據(jù)悉,四方溪小學于11月末開展課后服務,結合自身條件、辦學特色以及學生的興趣需求,設置了豐富多彩的藝術課程。其中圍鼓作為當?shù)刈罹哂写硇缘姆沁z項目“敲”進校園,奏響非遺傳承的新樂章。靈動多變的鼓點、巧妙穿插的夾鈸、抑揚頓挫的土鑼、點綴呼應的勾鑼.......經過每天的實踐練習,圍鼓這一古老的技藝重新煥發(fā)活力。受到了不少學生的追捧,紛紛表示希望參加——我們有責任將華夏民族悠久的民族瑰寶傳承并發(fā)揚光大。
非遺文化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,它是一種樸素精神,也是一種生活態(tài)度,也是一份對美好生活的寄托。通過活動,將“非遺”文化融入校園,進一步豐富了“雙減”政策后的校園文化生活,提升了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,同時也使得非遺文化獲得了新的生命活力。
來源:時刻桑植
編輯:錦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