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采摘茶青一天的收入,少則80元,多則超過200元”“如果沒有政策,我就種不上茶,就會窮苦一輩子。”正在自家茶葉基地采摘夏茶的桑植縣陳家河鎮(zhèn)建檔立卡貧困戶田其文高興地說,“茶園不僅讓我們有了穩(wěn)定收入,也改變了我的生活”。
如今在桑植,7.9萬多畝茶園讓9200多戶茶農的日子越過越紅火。座座綠山層層綠,片片茶葉片片翠,一座座茶園成為桑植守牢發(fā)展和生態(tài)兩條底線的生動寫照。
富民強縣大產業(yè)
好山好水出好茶。桑植縣有大量古茶樹資源,種種茶歷史悠久,早在700年前開始種茶。據不完全統(tǒng)計,該縣古茶樹超過10萬株,其中樹齡200年以上的古茶樹3.5萬株以上。
從2016年開始,桑植縣把優(yōu)質資源變富民強縣的大產業(yè),通過引進新技術,改良老茶園,引進新品種,擴建了茶葉生產基地,全力打造桑植白茶品牌。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,桑植聚焦“生態(tài)美、產業(yè)興、百姓富”,按照“一主多特”的產業(yè)發(fā)展思路,落實‘兩有四個一’產業(yè)扶貧,大力發(fā)展“桑植白茶”,成為桑植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(yè)。
在盛夏時節(jié)桑植縣西蓮茶業(yè)的產茶基地,立足山頭,放眼望去,大片大片的綠色茶園。峰連天際處,茶香縈繞山間。西蓮茶業(yè)1991年創(chuàng)立至今,經多年努力發(fā)展,已經擁有3000多畝生態(tài)茶園,走出一條“基地+農戶+合作社”的綠色發(fā)展之路,帶動周邊3個鄉(xiāng)鎮(zhèn)1000多戶增收1000余萬元。
“以前,全村只有我一個人種茶,如今大家都嘗到了甜頭,積極加入種茶大軍中來。在西蓮村,只要能種茶的土地,村民都擠出來種茶。”種茶帶頭人唐懷初說。像西蓮這樣的種茶基地,在桑植縣還有很多。
如今的桑植正通過大力發(fā)展茶產業(yè),讓越來越多的農民自發(fā)投身茶產業(yè),展開了一幅“茶山綠、茶農富”的新畫卷。桑植茶葉合作社134個,茶葉加工企業(yè)46家,其中1千萬以上的有4家,500萬以上的有6家,農村30%的自然村種植茶葉,15%的村民從事茶行業(yè),全縣茶農60%的收入來自茶葉。據統(tǒng)計,全縣依靠茶葉脫貧的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200戶3.5萬人,人均年增收達到1000余元。
桑植縣副縣長張帆表示,“茶葉一頭連著茶農,一頭連著消費者,是為茶農謀利、為飲者造福的產業(yè),是脫貧攻堅的重要途徑,更是桑植推進鄉(xiāng)村振興的重要產業(yè)”。
織就綠色保護網
“山是萬寶山,樹是搖錢樹......” 2019年12月,央視“廣告精準扶貧”欄目播放桑植白茶,除宣傳推介產品外,還對桑植民歌進行了展示,吸引大量游客觀光、體驗、消費。桑植白茶央視播出后,提升了桑植白茶銷量、美譽度,紅利流向扶貧末端,大家種茶信心更足。
信心的背后,是桑植茶人對品質的堅守和對安全的苛刻追求。
“高海拔、低緯度、多云霧、寡日照”,獨特的生態(tài)氣候讓桑植茶“香高馥郁、味醇鮮美、色純鮮亮”。
桑植白茶辦主任黃道華介紹,桑植地處北緯27至30度,是茶葉的黃金產茶帶,再加上平均海拔高、漫射光充足、晝夜溫差大、沒有工業(yè)污染,正是茶葉生長的絕佳環(huán)境。
在產品定位上,桑植縣副縣長張帆介紹,桑植白茶在產品定位上進行了充分的差異化,融入了烏龍茶搖青工藝,延長萎凋時間等,形成了桑植白茶獨有的“新工藝、老茶味”的品質特色。 同時結合桑植的白族文化,制定了一系列的標準體系,“風花雪月”系列產品得到了市場的認可。
從茶產業(yè)起步起,桑植就堅持上下聯(lián)動、共同發(fā)力,在標準茶園建設、投入品管控、病蟲害綠色防控、清潔化加工等方面,織成一張綠色保護大網,為桑植白茶的綠色生態(tài)之路保駕護航。
科技興茶,桑植建成了覆蓋產前、產中、產后的白茶地方標準體系,完成了“桑植白茶”SC食品生產許可證、綠色食品認證,成功申報“桑植白茶”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。對質量安全的嚴防死守,為桑植白茶贏得了“干凈茶”“放心茶”的聲名。
精心培育鑄品牌
在去年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的桑植白茶產業(yè)推介活動專場,讓大家領略到了醇厚的白茶文化,品嘗到了沁香的桑植白茶產品,隨著茶園面積連年穩(wěn)步增長,如何讓茶“走出去”,成為桑植茶產業(yè)做強的必答題。
第一個動作,創(chuàng)建優(yōu)勢品牌。桑植白茶在眾多活動中頻頻亮相,并斬獲“第十一屆中華杯全國名優(yōu)茶評比一等獎”“湖南茶葉博覽會金獎”“湖南十大創(chuàng)新產品”等稱號,成為湖南“五彩湘茶”標志性品牌和湖南省委、省政府重點支持發(fā)展的5大茶葉區(qū)域公共品牌之一。
加大茶葉新產品開發(fā)。在做優(yōu)桑植白茶的基礎上,變傳統(tǒng)的一季采茶為春、夏、秋三季采茶,成功開發(fā)了桑植白茶“風花雪月”系列新產品,把茶園利用率和產業(yè)綜合效益穩(wěn)步提升。
在苦練內功、做強品牌的基礎上,桑植不斷加快茶產業(yè)“走出去”步伐。積極組織參加各類茶博會,赴全國各地舉辦品茗活動、茶文化論壇、電商平臺搭建、通過抖音、快手等進行直播銷售等。
同時打造品牌建設,截至2019底,桑植縣已認證綠色食品8個,分別為“桑植白茶”“西蓮云霧(綠茶)”“西蓮紅(紅茶)”“三鶴園毛尖”“金荊紅(紅茶)”“桑植白茶”“帥湘紅(綠茶)”等。
如今,一片片鋪天蓋地浸滿茶香的綠山,正在成為桑植人的“金山銀山”。桑植縣委副書記、縣長趙云海表示,桑植將始終堅持高品質,進一步提高茶葉生產的綠色化、標準化、規(guī)?;?、集約化水平,持續(xù)推動茶產業(yè)高質量發(fā)展,讓一片片茶葉成為富裕一方百姓的“金葉”。
來源:時刻桑植
編輯:錦郎
如有侵權,請聯(lián)系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