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家界市第五批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授牌頒證現(xiàn)場
10月29日,我市舉行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代表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授牌頒證儀式,并宣讀了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的第四批省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代表性傳承人名單。
“國、省級非遺傳承人是非遺項目的重要承載者和傳遞者,掌握著所屬非遺項目的豐富知識和精湛技藝,是各自項目活態(tài)傳承的代表性人物。”市文體廣新局調(diào)研員鄧民表示,非遺保護傳承,關(guān)鍵在人,此次通過樸素而莊重的授牌頒證儀式,表達了對非遺傳承人的重視和尊敬,彰顯了黨委政府提高全社會共識、加強非遺保護的決心,將進一步激發(fā)廣大非遺傳承人的保護傳承信心和積極性、自覺性。他希望全市非遺管理人員和傳承人都要以優(yōu)秀非遺傳承人為榜樣,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,堅定文化自信,加強理論學習和田野實踐,不斷提升自身保護傳承能力,進一步推動全市非遺保護工作。
據(jù)了解,我市新增的3名第五批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為尚生武、周純勤、朱麗珍,傳承項目分別是桑植民歌、土家族撒葉兒嗬(桑植跳喪舞)和張家界陽戲,全市現(xiàn)有4個國家級非遺項目至此均有了國家級傳承人。新增的4名第四批省級非遺傳承人為鐘必武、李承鋒、鄒啟仲、張繡云,傳承項目分別是仗鼓舞(桑植仗鼓舞)、龍舞(板板龍燈)、張家界潑水龍習俗和土家族刺繡,其中龍舞(板板龍燈)和土家族刺繡實現(xiàn)省級非遺傳承人零的突破。截止目前,張家界市已申報認定區(qū)縣級及以上非遺傳承人515人,其中國家級4人、省級17人(其中3人已故)、市級74人(其中6人已故)。(劉瀟)
尚生武
1995年為國家主席江澤民演唱桑植民歌(左一)
參加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《民歌中國》欄目節(jié)目拍攝
1952年出生的尚生武1978年起學習桑植民歌,其演唱的民歌多次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、中央電視臺錄制并向全國播放,曾赴前蘇聯(lián)、德國等國展演,2010年認定為湖南省第二批省級非遺傳承人。
周純勤
率徒弟表演撒葉兒嗬
給徒弟傳授舞蹈手訣
72歲的周純勤15歲便開始練習土家族撒葉兒嗬,吉首大學、省民族歌舞團等民俗和舞蹈專家曾研究其技藝,并形成研究課題,在湘鄂邊境影響較大,2014年認定為湖南省第三批省級非遺傳承人。
朱麗珍
2007年春晚朱麗珍導演并任主演的小戲曲“振興陽戲看新秀”
給演員指導動作
現(xiàn)年76歲的朱麗珍1956年起參與創(chuàng)建張家界陽戲劇團,至今從未間斷學習和傳藝,是一名集編、導、演及化妝和服裝設(shè)計于一體的陽戲藝術(shù)家,2014年認定為湖南省第三批省級非遺傳承人。
第四批省級非遺傳承人(排名不分先后)
鐘必武
“一擺一轉(zhuǎn)”
為學生傳授仗鼓舞
鐘必武9歲隨父學習桑植仗鼓舞,13歲師從桑植仗鼓舞國家級傳承人鐘會龍,20歲掌握全部套路。他開班授徒、進校教學、整理失傳套路,曾組隊赴香港、上海等地演出,2012年認定為張家界市第二批市級非遺傳承人。
李承鋒
拼接龍頭
舞動龍頭
李承鋒26歲學習板板龍燈,至今已有30年豐富道具制作和表演經(jīng)驗,所帶隊伍能展示出“太極圖”等多種傳統(tǒng)陣型,央視、湖南衛(wèi)視曾專訪報道,2010年認定為張家界市第一批市級非遺傳承人。
鄒啟仲
和民間藝人在一起伴奏排練潑水龍
鄒啟仲(右)指導張家界潑水龍習俗女子隊排練
鄒啟仲10歲加入潑水龍隊伍表演,師承省級非遺傳承人鄒啟祥并協(xié)助挖掘創(chuàng)新表演、制作技藝,率先組建張家界潑水龍女隊,多次參加省農(nóng)運會并獲獎。他免費開班授徒、義務入校傳藝,2012年認定為張家界市第二批市級非遺傳承人。
張繡云
赴美國北卡參加了羅利藝術(shù)節(jié)開展交流
組織參加土家刺繡培訓班
張繡云8歲拜師學習土家族刺繡,自辦公司專事土家族刺繡挖掘保護和研發(fā)生產(chǎn),完成了張家界山水畫、民族服飾刺繡系列工藝革新,被授予湖南省“工藝大師”等稱號并受邀赴美國交流展示,2012年認定為張家界市第二批市級非遺傳承人。
責任編輯:葛小雪
來源:文化張家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