換個角度看桑植
芙蓉橋白族鄉(xiāng)位于桑植縣東北部。交通便利,信息暢通。是官地坪、淋溪河、馬合口、麥地坪等4鄉(xiāng)鎮(zhèn)以及湖北省鶴峰縣鐵爐白族鄉(xiāng)等鄉(xiāng)鎮(zhèn)通往桑植縣城及張家界市的咽喉要道。
地貌屬砂巖地貌的一種獨特類型,境內多高大石柱林,溝壑縱橫,山巒環(huán)峙。
1.民族文化
芙蓉橋白族原稱"民家人",源于大理,落籍桑植近800年來,語言、習俗、服飾等已逐漸與漢族、土家族融合。但有些方面仍然保留了本民族的明顯特征,形成了具有張家界特色的白族文化。
芙蓉橋白族的"三道茶"與大理的大同小異。第一道是苦茶。第二道是甜茶。第三道是蛋茶,也叫"團圓茶"。桑植和大理白族的"三道茶"都體現(xiàn)了白族人家的熱情、好客、文明、精細,也都寓有"先苦后甜"的人生哲理。不過,桑植白族的"三道茶"還包含了"主客團圓、事事圓滿"的祈愿。
游神原為白族本主信仰中一項極為重要的祭祀活動,后來逐漸演變?yōu)橐豁椕袼谆顒?。游神是祭祀先祖,感謝神祖的庇佑,恭請先祖回人間看看子民生活狀況。游神隊伍由三元老師、會首、旗牌、萬民傘、樂隊、抬神像者等三十多人組成。從本主廟出發(fā),繞行集鎮(zhèn)或村莊一周,再回到本主廟。一路上,鳴鑼開道,螺角嘶鳴,威嚴壯觀,熱鬧非凡。沿途居民,或放鞭炮迎送,或焚香膜拜。
相傳南宋末天寶年間,有谷、王、鐘三姓兄弟在蒙將兀良合臺"寸白軍"(又稱爨僰<cua?n bo?>軍)服役,后"寸白軍"被遣散,三人即從云南大理流落至桑植定居。某年臘月,白族兄弟們正在打糍粑準備過年,一幫盜匪突然圍寨打劫,白族人即用粑粑杵奮起反擊,將盜匪打敗,白族人為慶賀這一仗的勝利,就以木杵作道具跳舞作樂,這便是仗鼓舞的由來。后來,白族人將粑粑杵改成鼓,配以笛子、嗩吶、大號和鑼、鈸、罄等鳴樂伴奏,同時創(chuàng)造了八十一套舞蹈動作,成為一種獨具風格的民間舞蹈。白族仗鼓舞已經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三月三文化藝術節(jié)三月三文化藝術節(jié)
三月三文化藝術節(jié)源于大理,每年的三月初三,七鄉(xiāng)八寨的白族兒女身著節(jié)日盛裝,聚集在芙蓉橋集鎮(zhèn),展示歌舞、推介商品、結親交友。傳說白國國王張樂進求的三公主金姑,三月初一這天參加本族青年對歌會,對歌會上,金姑與出身貧寒的優(yōu)秀青年細奴羅情定終身,國王得知后一氣之下把她趕出了家門。當晚洱河靈帝向國王托夢說細奴羅是一個很有出息的青年,應該成全他們。第二天晚上城隍老爺又托相同的夢給國王。天亮國王醒來后,向臣民講述了自己的夢境并鄭重宣布承認金姑的婚事。人們聽了很高興,都去迎接金姑。三月初三這天是金姑和細奴羅的喜慶之日。
◆想看更多高清全景圖,復制以下鏈接可到電腦觀看,高清哦!建議谷歌瀏覽器打開:
https://720yun.com/t/d89je5efsv3?scene_id=15793778
◆每周一三五將陸續(xù)推出其他鄉(xiāng)鎮(zhèn)的全景圖,喜歡的話,記得關注哦~
來源:部分文字來自于網絡,如有出入或錯誤,請聯(lián)系刪除。
責任編輯:葛小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