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,也是賀龍兩把菜刀鬧革命100周年。1916年3月16日,賀龍率一眾義士夜襲芭茅溪鹽稅局,成為他投身民主革命運動的開端和進行武裝斗爭、戎馬一生的起點,是賀龍由一個民主革命斗士轉(zhuǎn)變?yōu)闊o產(chǎn)階級戰(zhàn)士,進而轉(zhuǎn)變?yōu)闊o產(chǎn)階級革命家、軍事家的第一步征程。然而,由于歷經(jīng)百年、史料欠缺、記憶差異,加上一些推測演繹,甚至有些惡意污蔑,賀龍刀劈芭茅溪鹽稅局在動機、參與人員、歷史過程等諸多方面眾說不一,留下許多歷史疑云。
好在尚立昆先生對這段歷史有深入研究并著有多篇文章,現(xiàn)將他所著文章內(nèi)容綜合,編纂成《賀龍刀劈芭茅溪鹽稅局百周年祭》分期刊發(fā),以撥云見日,還歷史以本真。今天編發(fā)第二輯。
編輯|錦郎
廿一壯士夜行疾 三把菜刀立功
——關于參加刀劈鹽局的人和菜刀數(shù)量的考證名
賀龍刀劈鹽稅局雕塑
首先考察參加刀劈芭茅溪鹽局的人數(shù)。目前史學界對參加刀劈芭茅溪鹽局的人數(shù)有三種說法:有的說“二十人”,有的說“二十一人”,另一說是“二十多人”。對這個問題,雖然史學界眾說紛紜,但在桑植卻是極度統(tǒng)一,七十余年從未改變,一直鐵定為“連同賀龍本人一起共二十一人”。
據(jù)參加過刀劈芭茅溪鹽局的韋壽榮回憶:“我與云卿小時候就要好。因為我比他大三歲,他常叫我壽榮哥。”“一九一六年新春過后,云卿突然一把拉著我往韋敬齋家里跑,進門后劈頭便說:‘齋公,我們?nèi)ヌ岚琶┫}稅局的槍,好嗎?’……幾天,云卿又組織發(fā)動了一批身強力壯的年輕人,加上吳佩卿派來的冉奉伍、陳玉清、田子云、黃少元共二十一人”。
刀劈芭茅溪
另一個刀劈鹽局的親歷者賀勛臣回憶說:“賀龍在永順騾馬醫(yī)生李大爺?shù)呐阃禄氐胶榧谊P后,一口氣跑到韋家山邊找到韋敬齋,說:“我們?nèi)ヌ岚琶┫臉專貌缓茫?rdquo;“二月十四日下午,賀龍等共二十一條漢子來到橋子彎朱德成伙鋪,大家對酒發(fā)誓:芭茅溪提槍,為的是興兵討袁;誰要是貪生怕死,反水叛變,天誅地滅,紅炮子穿心!”
其次,考察親身參加刀劈芭茅溪鹽局的成員。在這個問題上,流傳著各種版本,在參加刀劈芭茅溪鹽局的成員方面存在著很大差異。好在上世紀六十至八十年代,尚立昆與《賀龍傳》編寫組的朱澤云同志曾經(jīng)多次找這一事件的親歷者賀勛臣、韋敬齋、韋壽榮等反復核對,他們一致認定當時參加這次行動全過程的人員,除了賀龍而外,還有韋敬齋、賀勛臣、韋壽榮、屈云成、賀占卿、王占彪、孫湘庭、彭棟庭、李月之、王金門、王云州、侯春之、韋壽卿、周玉卿、李大成、陳玉清、冉奉伍、田子云、黃少元、陳星之共21人,其中冉奉伍、田子云、陳玉清、黃少元四人為中華革命黨人吳佩卿所派來。
三灣改編
再來考察所持菜刀數(shù)量。賀龍刀劈芭茅溪鹽局使用的武器,都是極為原始的棍棒、梭標、匕首、單刀和菜刀,其中又以菜刀名聞天下。賀龍打開鹽局不久,桑植地區(qū)就曾經(jīng)出現(xiàn)過一批口頭文學作品,如漁鼓《三把菜刀斬鹽局》,花鼓燈《三把菜刀鬧革命》等。后來,賀龍刀劈鹽局的事跡也引起了毛澤東的注意。11年后的1927年秋冬之交,毛澤東在三灣改編秋收起義部隊時說:“賀龍兩把菜刀起家,現(xiàn)在當了軍長。眼下我們有兩個營的部隊,還怕成不了大事嗎?”經(jīng)毛澤東這么一說,賀龍“兩把菜刀”的傳奇逐漸傳遍全軍、傳遍全國、傳遍世界。
那么,賀龍刀劈芭茅溪鹽局時到底是“三把菜刀”還是“兩把菜刀”呢?
首先,我們看看知情人賀錦齋是怎么說的。賀龍刀劈鹽局勝利不久,其堂弟賀錦齋便寫了一首即興詩,說:“桑植有個賀文常,不怕虎豹和豺狼,三把菜刀斬鹽局,帶領人民打勝仗。”
再看看親身參加刀劈芭茅溪鹽局的賀勛臣和韋壽榮是怎么說的。賀勛臣回憶說:“農(nóng)歷二月十四(3月16日)那天,大家很快集中到賀龍家門口的花橋上,準備去芭茅溪鹽局提槍。……后轉(zhuǎn)移到橋子彎朱德成伙鋪。……黃昏時刻,清點人員武器,只有三支火槍,三把馬刀,十桿梭鏢。我怕武器不夠,順手從朱德成火房里摸了三把菜刀,我和賀龍、韋敬齋各持一把,趁著月色向芭茅溪急速進發(fā)。”
韋壽榮回憶說:“二月十四日,我們分別隱蔽到了橋子彎,落腳在朱德成伙鋪里。……飯后,大家纏上青布頭巾,換上青布便褂,包上裹腳,腰捆皮板帶,云卿、敬齋和勛臣別上菜刀,我挎著單刀,其余的有的帶著手牐子、小釬子。掌燈時分,大家像飛一樣地向芭茅溪奔去。”
![](/uploads/allimg/161010/2-161010100P5I7.jpg)
橋自彎秋景
由此看來,賀龍刀劈芭茅溪鹽局使用的菜刀應是三把,而不是兩把。而毛澤東所說的“兩把菜刀”不是絕對數(shù)目,而是泛指的概數(shù)。按照湖南人的說話習慣,“兩把”在特定情況下實指“二把”,一般情況下都是概數(shù),相當于“幾把”或“多把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