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植花燈項目省級代表性傳承人:滿元恒
滿元恒,1946年12月出生,土家族,桑植縣澧源鎮(zhèn)人。1962年初中畢業(yè)后被招進桑植縣花燈劇團當演員,當過菜農、廠礦工人,后任澧源鎮(zhèn)文化站長、文化專干、澧源鎮(zhèn)宣傳部長、副鎮(zhèn)長等,2006年退休。滿元恒從小就喜愛花燈,10歲起就跟師傅學習桑植傳統花燈,進劇團后就正式跟谷志壯、劉芳豹、向洪志、毛力之、谷兆慶等桑植民間藝人學習花燈舞,琢磨師父們不同的表演風格,并參與將整理出的桑植文武花燈圈子、套子等編入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湖南卷里,被稱為“湘西花燈王”。
多年來,滿元恒本著來自民間又服務民間的原則采取辦班培訓、學校上課、去外地傳授、接受外地來桑學習采風等方式,共培訓學員1000多人,收授徒弟50多人,在桑植花燈舞的傳承道路上,滿元恒老驥伏櫪、默默前行。
桑植花燈項目市級代表性傳承人:夏文平
夏文平,1940年3月18號出生,桑植縣河口鄉(xiāng)太坪村夏家灣組人,土家族,小學文化程度。1948年3月在太平山上小學,1952年停學,在太坪村夏家灣組務農。由于喜歡運動,身體素質較好,13歲時,被本村有名的花燈師傅吳祝三看中,農閑時跟著學藝,1979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后,夏文平跟隨師傅到鄰近各村演出,因為年輕學藝時比較刻苦,夏文平的花燈基本功掌握的比較好,參與演出了近百場,成為在當地比較知名的一個主角,也為廣大農民群眾艱苦的生活帶來了一些樂趣。
多年的花燈表演夏文平有著自己獨特的表演特色:
一、表演滑稽幽默。夏文平的丑角表演,肢體動作和表情滑稽幽默,丑角人物形象刻畫栩栩如生,讓觀眾忍俊不禁。
二、技藝精湛。夏文平掌握的花燈套子數量眾多,特別擅長現已絕跡的武花燈,黃龍纏腰、猴子爬樹、河鷹展翅、觀音坐蓮、魁星點斗、鷂子翻身、蛤蟆曬肚、無敵八叉等動作驚險刺激又如行云流水美感十足。
夏文平精湛的花燈表演技藝在上世紀80年代為縣文化館民舞集成的干部們所推崇和學習,縣非遺中心2011年對他的花燈表演進行了資料采集。
2013年夏文平因病去世。
桑植花燈項目市級代表性傳承人:向良潤
向良潤, 1933年5月出生,土家族,高小文化,桑植縣涼水口鎮(zhèn)夏家峪村向家凸組農民。1952年在涼水口鎮(zhèn)完小讀書兩年;1958年至1961年在夏家峪小學擔任民辦教師;1961年食堂下放,擔任生產隊會計;1947年被民間藝人杜畢達、譚辮子看中招為徒弟,傳授儺戲和花燈;第二年向良潤便跟隨師傅在周邊數十個鄉(xiāng)鎮(zhèn)還儺愿、打花燈,60多年來足跡遍布涼水口、陳家河、廖家村等數十個鄉(xiāng)鎮(zhèn)。
半個多世紀的花燈舞傳習,向良潤已經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:
一、動作表現精巧細膩。傳統花燈表演講究“三節(jié)六合”和手眼身法步的協調配合,向良潤將這一舞蹈風格發(fā)揮極致,在氣息和力度的控制下連貫流暢地完成,使自己的動作表現上更加精巧細膩。
二、善于模仿,表現力強。向良潤的身材嬌小,扮相俊美,善于把握女性特質,他在表演時,舉手投足間,一顰一笑,一個嬌俏的姑娘活脫而出。
三、亦莊亦諧的風格特征。向良潤不僅善于表現旦角的穩(wěn)重,而且更注重表現山區(qū)女性柔情似水、柔中帶剛的品性,故而在表演時通過肢體動作和表情的表現,詼諧、幽默、活潑、風趣的風格一覽無遺。
向良潤從藝以來,培養(yǎng)了一批優(yōu)秀的接班人。1965年開始授徒,現有徒弟20余人;1995年,向良潤與杜必達一起在縣城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花燈舞傳授,學生達上百人。
向良潤是個聰明靈性的民間藝人,他在傳統花燈原有的基礎上不斷的創(chuàng)新,自創(chuàng)了“大三翻身”、“小三翻身”、“美女梳頭”、“三推”、“三摸”、“三靠”等花燈舞套子,豐富了傳統花燈的舞蹈語匯。
向良潤精湛的技藝被舞蹈界廣為關注:1997年,時任縣文化館侯碧云館長與鐘燕群住在他家一個星期向他拜師學藝;2009年5月15日,縣民族藝術團舞蹈演員向他學習花燈舞;2012年12月24日接受縣非遺保護中心的桑植花燈田野調查;2013年8月14日接受吉大音樂舞蹈學院師生的采訪。